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新能源车电池“退休潮”来了,千亿市场的背后——规模化废旧电池破碎技术

新能源车电池“退休潮”来了,千亿市场的背后——规模化废旧电池破碎技术
更新时间:2025-10-23      阅读:42
据统计,2024 年国内待回收动力电池量已超 30 万吨,对应市场规模逼近 480 亿元。这一数字还在高速增长,预计到 2030 年,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。

 

聊个挺有意思的事儿——大家知道国内的电动汽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吗?其实从2016年开始,我们国内的电动汽车就开始迅速起飞了。

 

从2016年开始,新能源车企就必须要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提供8年或者12万公里的质保,以先到者为准。从时间来看,第1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保已经到期了,已经处于脱保状态。到后年脱保的电动汽车数量将接近100万辆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一批脱保电动汽车该何去何从呢?

 

 

01国家出手,给电池回收立规矩

 

就在前两天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了个会,修订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暂行办法》的同时,一下发布了五项新标准。至此,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国家标准已达 22 项,从回收、拆解、破碎、检测,到再生利用及回收过程中黑粉的处理,形成了全流程的明确指导规范。

 

其中,针对关键环节的安全保障备受关注。《车用动力电池拆解破碎安全技术要求》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加速推进制定,而预处理环节的技术路线选择:“是采用传统的深度放电后破碎,还是当前市场主流的控氧(氮气)带电直接破碎”,成为行业热议的核心议题。

 

 

02千亿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背后

 

事实上,巨大的市场潜力已经吸引了头部企业布局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企业已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深耕多年。以宁德时代为例,其镍钴锰回收率已超 99%,每吨动力电池的回收价值超 4 万元。这些企业凭借规模化处理能力与领先回收技术,推动行业向科学化、低污染方向发展。

 

 

但回收过程中的核心难题仍未完全破解。动力电池的资源化回收方式中,无论是干法回收、湿法回收,都需要经过拆解或精细化破碎、分选。

 

那么,怎么拆?怎么破碎?

 

动力电池结构复杂,电压高,操作不当就是个“移动炸弹”。而且不同品牌、不同车型的电池包设计五花八门,尺寸、结构、材料都不一样,给自动化拆解与规模化精细破碎带来巨大挑战。

 

 

03动力电池资源化的预破碎系统

 

针对行业痛点,斯瑞德研发的电池资源化回收破碎预处理系统,给出了电池规模化破碎的综合解决方案。系统采用了专门研发设计的破碎机,其破碎刀具由高强度、耐磨且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制成;切割系统、刀具与刀轴的形状、排列、间隙,均经过大量项目实践优化,能够针对电池模组中的电极材料、集流体、隔膜等不同部件进行有效破碎。

 

 

无论是坚硬的外壳,还是脆弱的隔膜与电极材料,斯瑞德的电池破碎设备都可以将其破碎成40mm左右,产能达到2-6吨每小时

 

 

为了达到规模化且稳定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破碎技术,我们在密封的破碎腔内部还配备了惰性气体循环装置、智能推料系统、独特设计的筛网等工艺技术,从而确保物料在破碎过程中均匀受力,避免出现物料堆积、或破碎不均、或火花起火等情况。

 

 

同时,斯瑞德的破碎系统,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池类型和破碎要求,灵活调整设备的扭矩、转速、动作程序、破碎力距等参数配置,使其在破碎不同物料时,效率更高,产能更优异,从而实现更优秀的破碎效果。

 

>>>斯瑞德废旧电池回收破碎预处理项目案例:

 

 

当更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成熟形成合力,便让废弃电池有了清晰的“说明书”,它就不再是让人头疼的废弃物,而是能驱动资源循环、支撑绿色发展的宝贵财富。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